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建设制造强市、数字强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着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和数字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
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成为制造强市重要支撑,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重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
85%以上、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 54%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58%以上,力争全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前列,赋能制造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数字化转型分类推进
1.加快企业转型步伐。支持产业链头部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进行模式创新,实现降本、提质、增效、降碳、安全等方面成效,针对行业“痛点”“难点”,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应用场景,打造“数字领航”企业。围绕重点行业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复制性推广性数字化转型标杆,形成行业转型典型模式,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转型咨询、诊断评估、设备改造、软件应用等一揽子服务,打造“小轻快准”数字化转型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行业普遍化及企业个性化需求。到2025年,力争培育建设
3个“数字领航”企业,打造 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2.加强产业链转型改造。坚持“一链一策”推动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支持盟会长单位联合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机构等培育“平台+供应链”模式打造“一链一平台”,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引导上下游企业运用
SCM(供应链管理)、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打造供应链体系,基于平台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销售和协同配送等应用,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到
2025年,力争实现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通管办)
3.打造区域转型新模式。着重提升开发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运营能力,推进建设区域一体化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构建创新协同、错位互补、供需联动的区域数字化发展格局。培育“平台+园区”“平台+集群”等模式,鼓励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丰富技术、数据、平台等服务供给,推动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智慧园区。以长垣市经开区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样板,支持开发区联合数字化服务商建设开发区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双碳”监测、安全监管、企业画像、精准招商等服务。到2025年,力争以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重点打造
2个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专栏 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加快智能化制造装备部署,以制造单元为基础,推进生产计划智能排产、生产过程在线监测等应用场景。依托新航集团、豫北转向、豫新热管理等骨干企业,利用标识解析等技术,实现产品生产及产业链全流程可追溯。
起重装备、振动筛分、农机装备产业链:依托长垣市、新乡县、卫辉市、获嘉县等县(市)区的重点企业,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行业,输出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面向行业推广服务型制造,发展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
新型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链:围绕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获嘉县、延津县等化工园区,重点应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对物料、工艺、罐区、产能等环节的数字化部署,推动生产运行过程数据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动态跟踪与实时监控和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
休闲食品、酒饮品产业链:围绕卫辉市、辉县市、凤泉区等重点企业,加快部署智能化仓储、食品标识溯源等场景,聚焦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协同物流,打造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车间,推广个性化定制产品。
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围绕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新乡市医疗器械专业园区等特色园区,推动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打造示范性强的智能车间(工厂)。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智慧物流体系。
现代家居产业链:鼓励新飞制冷、大树家居等骨干企业应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个性化设计、场景化定制等服务,提升智能产品研发设计水平,打造现代家居智能工厂。
纺织服装产业链:围绕经开区、辉县市、高新区等重点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化纺丝、纺纱、印染、家纺等车间,推动设计、制造、管理、仓储、物流全流程数字化集成应用。
绿色建筑材料及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支持河南天丰、新蒲远大等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推动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
(二)实施高端制造重点突破
1.发展高端化关键技术。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数字化服务商联合,针对多维智能感知、人机协作、数字孪生、质量精密检测、生产精益管控、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复杂动态生产计划与调度、智能决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智能场景,开展技术攻关。面向设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数据集成和跨系统跨业务互联技术。到
2025年,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形成一批创新应用场景,持续增强创新效能。(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
2.推进产品价值链高端化。深化推进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面向产品高附加值,加快新型智能产品研发。支持北方仪表等企业运用人工智能、5G、先进传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工业传感器,提升智能产品研发支撑能力。支持新飞制冷等企业发展智能家电,鼓励企业研发具有人机协同、智能控制、自主决策、优化调度等功能的行业应用类产品,促进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广智能产品在社会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到
2025年,力争在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智能产品,有效提升产品高端化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
3.推进制造业产业链高端化。面向终端市场需求,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支持企业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分析、产品设计、柔性生产、精准交付等系统,探索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鼓励企业发展共享制造模式,优化生产各环节资源结构,向需求方提供生产制造资源共享服务,根据行业开展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件等灵活交易。支持企业开展检验检测认证,面向行业提供独立检验检测服务,全面提升研发、制造、交付、维护等全过程质量水平。推进中誉鼎力、威猛振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广前端交付到后端维护等全链条服务,整合集成软硬件系统,面向全产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到
2025年,累计力争培育 5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三)实施智能制造层级提升
1.打造智能应用场景。聚焦“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应用场景。在产品工艺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环节,建设数字化设计、数字孪生测验、研发数据优化、质量追溯、智能检测等场景,提高设计效率,全面提升产品水平。在生产作业、计划调度等环节,部署智能装备,建设计划排产优化、柔性动态配置、人机智能协同、精益资源管控等场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营销策略、客户需求等环节,通过市场需求、用户需求等数据分析,驱动业务优化,提供个性化需求产品及服务,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在售后运维、供应链服务等环节,建设产品远程运维、供应链数字管理、采购动态优化等场景,提高交付率及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产品体验,增强客户黏性。到
2025年,力争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2.建设智能车间。聚焦“装备应用、物料配送、生产管控、信息追溯、能源消耗、安全环保”建设内容,支持企业打造示范引领作用强、综合效益显著的智能车间。实施装备应用智能化,支持企业在生产各环节全流程应用智能装备,推进生产数据互通,实现柔性制造、智能化管理。实施物料配送精准化,基于射频识别、智能传感等技术开发物料自动出入库等场景,基于智能相机、激光导航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打造动态、无人、精准的配送场景。实施生产过程动态化,推进企业对生产过程各类数据采集、可视、分析等,动态优化和调度生产作业。实施生产信息可追溯化,基于物联网、5G等技术,针对产品批次、生产信息跟踪、在线检验,开发质量追溯、质量动态反馈调整等场景。实施能源消耗精细化,鼓励企业构建产耗模型,对高能耗设备能耗数据统计分析,对能源进行优化调度和平衡预测。实施安全环保智能管控,支持企业采用先进安全生产工艺、智能装备和防护装置,实现对工业环境实时自动监测、调节和报警。到
2025年,累计建设 85个智能车间。(责任单位:市工信局、通管办)
3.培育智能工厂。聚焦“装备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享”建设内容,打造覆盖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工厂。实施装备高度互联,推进企业内网建设,打造生产设备、数据采集设备、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互联场景;基于
IPv6(互联网协议第 6版)等技术建设生产全流程全连接工厂,加强协同内、外网业务。实施系统高度互通,加快推广企业建设 M
ES(制造执行)、ERP(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TDM(试验数据)、Q IM
S(质量信息)等管理系统,推动龙头企业管理系统互通集成。实施数据高度共享,加快推广企业建设 M D
C(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开发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可视化场景,探索各业务系统共享多元异构数据,建立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到
2025年,累计建设 32个智能工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通管办)
(四)实施绿色制造数字升级
1.推进绿色设计数字化。基于数字技术开展研发设计数字化,加大低碳新技术研发力度,实现生产源头节能减碳。加快绿色设计共性技术攻关,实施研发设计全过程数字化,开展研发过程数据采集、分析,提升研发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展降碳新技术研发,重点突破生产工艺脱碳、碳回收循环利用等应用场景,推广节能降碳研发示范。围绕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加快绿色低碳新产品研发。到
2025年,力争培育 10个绿色设计产品和节能节水技术装备产品。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商务局、财政局)
2.推动绿色生产智能化。提升生产过程节能减排能力,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全过程融合。培育制造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打造一批能耗管理、降碳、低碳等典型场景。推进生产设备能耗管理智能化,针对重点用能设备,实施上云监测。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标准解决方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培育建设绿色工厂,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生产流程再造,探索实现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和跨领域配给,持续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到
2025年,力争培育 50个绿色工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
3.构建绿色共享供应链。推动产业链企业绿色制造数据流通共享,提升供应链绿色化协同能力。以盟会长单位为重点,引领供应链整合,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展数字化供应网络建设,推动传统推式供应链向互联互通、高频高效数字绿色供应链转型升级。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支持企业以数据共享、资源动态优化配置为核心搭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形成节能减排管控、综合资源利用等绿色解决方案。到
2025年,力争培育 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
(五)实施数字化支撑创新发展
1.持续做大工业软件。加快开发首版次高端软件,面向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集成应用工业软件,围绕工业场景数字孪生和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等工业软件产品开展场景应用。推动软件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保障,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部署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规模应用。推进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省级软件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入驻新乡。到
2025年,力争累计认定 3个首版次软件,力争培育1个省级软件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商务局)
2.持续研发重大技术装备。加强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创新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机器换人”,推动智能装备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勤工机器人、威猛振动等发展焊接、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推动北方仪表等发展巡检特种机器人,加快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迭代。支持日升数控等发展中高端数控机床,鼓励企业研发基于增材制造的材料、工艺装备。加强起重设备、矿山设备、大型振动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等成套装备智能水平,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到
2025年,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12个,支持 15个“机器换人”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
3.引培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吸引国内领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培育本地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支持头部企业开展主辅分离,剥离信息技术部门,组建独立法人实体,面向行业提供行业转型服务。加强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基础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服务商等协同合作,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构建技术创新、产业孵化到应用推广一体化转型生态。到
2025年,力争引进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力争建设 3个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通管办、商务局)
(六)实施数字化基础夯实固基
1.扩大网络设施规模。面向企业网络需求,加快工业现场“哑设备”网络互联能力改造,基于新型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满足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数据采集分析等场景应用需求的企业内网,全面支撑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等设备广泛互联,培育企业内网改造标杆。加快数智谷科技集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推广,支持骨干企业新建行业二级节点,推动标识解析在行业规模化应用。持续提升
5G网络覆盖质量。到 2025年,力争打造 10个制造企业内网改造标杆,力争建设1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责任单位:市通管办、工信局)
2.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发挥条形行业龙头引领、块形区域核心聚集作用,提升平台赋能水平。推动长垣市经开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模式推广,建设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分步推进平台经营模式建设;推进卫华集团、新飞集团加快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面支撑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及数字产业培育。鼓励各县(市、区)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到
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基本建成平台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通管办)
3.推广应用数字化标准。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鼓励企业开展贯标评定、对标诊断,培育企业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竞争能力。加快推进企业开展
D CM 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针对数据管理能力,转变企业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企业数据管理组织架构。到 2025年,推动
50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评定,500家企业开展升级版对标诊断,50家企业开展 D CM M 贯标。(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七)实施数字化能力全面提升
1.培养企业家数字素养。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到知名高校举办数字化转型专项、产业链专项等培训,组织企业家通过观摩考察、学习讨论等方式,深入学习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先进理念和转型模式,转变企业家数字化意识。发挥企业家联合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作用,组织跨行业跨领域企业家之间沟通交流。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家意识薄弱问题,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引领,加快完善符合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企业家服务机制。到
2025年,力争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局)
2.引育高层次人才。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依托“牧野英才”计划,结合我市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产业培育、关键技术攻关等错峰引进“高精尖”短缺人才。推进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形成企业内部转型推进力。聚焦市场环境、数字经济需求,着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到
2025年,引育一批数字化转型领域人才,重点行业企业基本建立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人才培育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科技局、工信局)
3.培育数字技能人才。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鼓励企业将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加入企业发展战略,推进数字技能素质水平提升,建立企业自身数字文化。加快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推动数字技能类高技能人才与行业人才职业融合发展,培育既具备本领域专业素质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数字工匠”。针对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鼓励企业与高校建设创新实训基地、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共同培养人才。到
2025年,初步建立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工信局)
三、支持政策
(一)支持争创国家、省试点示范。在国家、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新型信息消费示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领域,对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50万元、2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
(二)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对经省认定的特色型、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平台建设单位按照软硬件实际投资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
100万元后补助。对经省认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对新建节点建设单位按照软硬件实际投资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
10万元后补助。(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通管办)
(三)支持建设智能应用场景。对经省认定的优秀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单位按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 2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
(四)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发展。对经省认定的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按照其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等提供的技术服务收入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最高不超过 20万元。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
(五)支持“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实施。对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按照省级财政支持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配套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
(六)推广应用三“首”产品。对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等,按照省级财政支持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配套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
(七)本计划中所列各项支持政策,按财政体制分级承担。同一企业同一申报年度获得多项荣誉的,按就高原则只享受一项奖励;同一企业的同一项目,市级各项优惠政策不重复享受。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发挥市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解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谋划部署重点工作,督促落实重点事项。各县(市、区)结合行业实际,研究制定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
(二)落实诊断服务。开展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全覆盖活动,建立市、县(市、区)两级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企业提供行业针对性线下诊断服务,并基于诊断报告为企业设计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提档升级。
(三)突出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录入省数字化转型项目库;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强资金、土地、数据等全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问题。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环节,开展企业技术攻关,谋划一批实效项目,推进产业配套、资源集聚。
(四)营造转型环境。评选新乡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营造标杆引领、借鉴学习的转型氛围。组织县(市、区)工信部门、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考察、观摩、培训等多类型活动,树立数字化思维。分行业举办数字化转型会议、论坛、展会等活动,开展行业技术、供需、应用、模式等交流合作。
(五)开展督导考核。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考核机制,督促各县(市、区)对照指标完成重点任务。定期收集各县(市、区)、各部门工作总结,对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年底将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排名。
附件:新乡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考核指标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